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1月10日,《经济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办。分享会围绕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具体关系展开,揭开经济学的神秘面纱,让人们感受到经济学的活力与魅力。
该书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一部优秀经济学通识作品,作者经济学博士、《比较》杂志研究部主管陈永伟在书中将几十位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的生平及其理论建树串联成书,用生动风趣的语言为读者开路,置身经济学成果璀璨的思想殿堂,并帮助读者举一反三,学会在生活中利用经济学原理,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而应对挑战,并最终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本场活动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主办。本书策划、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张缘担任活动主持人,并特别邀请知名经济学家、中制智库理事长新望博士作为嘉宾出席,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刘海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石松,以及首都各大媒体记者和读者朋友近百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人类创造观念,观念塑造世界,分享会首先探讨了经济学理论对真实世界的深远影响。新望博士指出,经济学的观念不仅塑造了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还引导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
作为身处经济活动实践一线的经济学家,新望博士分享了自己在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案例和经验,以及经济学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强调,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践学科。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经济学理论,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做好每一次选择。
分享会上,新望围绕《经济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一书,分享了书中蕴含的经济发展史脉络。他指出,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崭露头角。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和自由市场观念,为后来的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部书写得极好,而且资料很新,写到了2024年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是一部适合普通大众的具有经济学思想史意义的作品。
本书策划、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张缘提到,进入21世纪,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更加广泛,行为经济学和女性经济学等前沿话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行为经济学关注人类行为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挑战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而女性经济学则致力于研究性别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影响,为经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
在谈及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时,新望博士强调,经济学家在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学家需要关注新兴经济现象和问题,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二是理论前沿的探索。经济学家会不断追踪国际学术动态,关注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进展,以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在分享会上,张缘作为本书策划,也向读者分享了《经济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策划初衷,也多次提到该书不仅是一本经济学入门书籍,更是一本生活指南。书中设置了多方面多维度的案例和故事,生动地展示了经济学原理如何在购物、投资、职业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张缘提到,通过学习经济学理论并做好理性的决策,才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在分享会的最后,新望为我们描绘了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他提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并不仅仅意味着掌握一些经济学理论和模型,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理性、客观、全面的思维方式。经济学家在面对问题时,通常会运用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力求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这种思考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经济领域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还能够提升我们在生活中的整体决策质量。通过学习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